陳普簡介
陳普,字尚德,號懼齋,世稱石堂先生。南宋淳佑四年(1244年)生于寧德二十都石堂(今屬蕉城區(qū)虎貝鄉(xiāng)文峰村)。南宋著名教育家、理學家,其鑄刻漏壺為世界最早鐘表之雛形。 ...〔? 陳普的詩文(376篇)〕人物生平
“沉字橋”上
在虎貝鄉(xiāng)文峰村、梅鶴村一帶,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廊橋,曾經演繹過一段朱熹和陳普的“千古唱和”。話說,當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創(chuàng)辦蘭田書院時,一夏日晌,午路過石堂頓覺得口渴,看到離橋百余米之處有一泉眼,于是下去喝了幾口,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,他意識到“后數十年,此中大儒誕生?!鳖D時詩意大發(fā),在路過在建的廊橋時,看到木匠并不在,遺有一墨斗和竹筆,便在一橫梁上提詩“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”。寫罷,朱熹便離開,后木匠師傅以為是什么小孩在此涂鴉,于是拿起刨刀刨了許久,因為墨跡已經滲入木頭,故只能將它安裝上。因此,當時人們就叫它“沉字橋”。
“千古唱和”
南宋淳祐四年(1244年),“有鷓鴣數百繞屋之祥”,陳普在這里誕生。據說,陳普少年家貧,勤奮好學,聰明過人;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,作《詠白鷺》云:“我在這邊坐,爾在那邊歇,青天無片云,飛下數點雪”。其師聽后,稱贊不已。十二歲通曉四書五經。夏日與書友同游沉字橋,見橋亭橫梁題有:“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”的上聯而無下聯,低頭思索片刻,便揮毫題對:“玄帝位尊金厥壽永萬年”。筆力遒勁,對仗工整。陳普沒有想到,此舉成就了他和朱熹的“千古唱和”,陳普由此聲名遠揚。后來陳普聽聞蘇州大儒韓翼甫(韓是河北趙州人氏,輔廣的學生,輔廣是朱熹的門生)在浙東崇德書院授課,陳普求學心切,過了一年即往崇德書院深造。從此陳普便成為朱熹的三傳弟子。經過多年的刻苦磨礪,他終于精通經史,名聞閩浙。
志不仕元 設館倡學
南宋滅亡后,元朝朝廷聽聞陳普多才,元世祖的謀士劉秉忠三次奏請授陳普為福建教授。陳普以陶淵明自勵,三不赴詔。其詠竹詩云:“一節(jié)復一節(jié),千枝攢萬葉。我自不開花,免撩蜂與蝶。”意在保持名節(jié),不去鉆營取寵。他不肯做官,卻回到家鄉(xiāng)開辦仁豐書院,且在書院中堂懸掛“志不仕元”橫匾以明志,如今這塊牌匾還被文峰村村民很好的保存著。
四方學子聞其學識宗風,小小的山村書院,每年就學者竟有數百人。他治學師承冀甫傳統,力倡朱熹正學,曾告誡門生:“性命、道德、五常、誠敬等字,在四書五經中如斗極列宿之在天,五岳四瀆之在地,舍此無求,更學何事?”在教學上,他力倡理論聯系實際,治經“不貴文詞,崇雅黜浮”,而“必真知實踐,求無愧于古圣賢”。他在傳授知識時還十分重視入學新生的選拔?!秾幍挛氖焚Y料·石堂軼事》載:“韓信同初入仁豐書院時,陳普還出了道題:‘竹片穿筍父克子’,韓信同答曰:‘稻桿縛秧娘抱兒’。先生聽罷滿口應諾收受入學,后來成了他的得意門生?!?/p>
在他的熏陶下,不少門人既精于理學奧義,又能深入社會實際,求取真知灼見。出其門者,如韓信同、楊琬、余載等,皆為當時理學名士。
宏揚朱熹正學
為宏揚朱熹正學,陳普還先后在政和興辦德興初庵書院,嗣應建陽鄉(xiāng)賢劉爍之聘,主講云莊書院,重輯朱熹門人黃干、楊復二人的《喪祭禮》及朱熹的有關著述,分十卷刊行于世。后來又在福州鰲峰書院、長樂縣鰲峰書院任主講。元武德四年(1311),莆中賢士聞其賢,禮聘至勿軒莊書院授課。在莆田講學,他一呆就是18年,在那里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優(yōu)秀理學人才。明嘉靖十四年(1535),江西路巡按陳裒在《石堂先生遺集》序中對他作了較為全面的評價:“石堂之學,實本輔氏,輔氏之學,出自考亭(朱熹)。真知實踐,崇雅黜浮,自六經外,星歷、堪輿、律算以及百家之書,靡所不究。后聘禮勿軒莊書院,而道行延建(福建)。目今莆中多賢,講學造就,石堂殆為鼻祖。”同年新任寧德知縣葉稠,為紀念陳普,將石堂仁豐寺改建為先儒陳懼齊祠,并塑像祀之。
博學多藝 著作頗豐
陳普不但精心教學,輔導學生成才,而且還博覽群書,精研數理。在仁豐書院期間,他反復鉆研聚銅鑄刻漏壺,經過無數次的試驗,終于在第三個春天里成功“應時升降,纖毫無爽?!碑敃r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鑄造,放在福州譙樓(即鼓樓)報時。
據說,刻漏是古時一種計時器。在鐘表發(fā)明之前,中國每個城市都設有鼓樓,配備專職人員預報時辰。宋代以后,因安上陳普發(fā)明的刻漏,報時就更為準確了。以福州鼓樓的刻漏為例,一天的誤差只在20秒之內。許多古書中都記載到這一刻漏走時精確。從宋咸淳年間經元朝到明末,使用了近400年,仍然保持很高的精確度。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刻漏制作的高水平;如果保存到現在,一定是件極有價值的文物。遺憾的是,在清初就已下落不明。
陳普在天文方面還著有《渾天儀論》一書。此書共分三卷:上卷是對渾天儀和渾象原理的論述;中卷介紹渾天儀的制作步驟和設計,附總圖四種,分圖十三種;下卷則介紹水運儀象臺的設計與裝置,附總圖十一種,分圖二十種,這些圖紙是東漢后自有水力運轉的天文儀器以來都沒有的詳細資料,極為珍貴。該書所述“渾天儀”可作天文觀察、天象演習和晝夜報時三種用途,被稱為中國古代的“天文鐘”。陳普發(fā)現和運用這個原理,比歐洲人羅伯特·胡克(Roberthooke)早了四個世紀。這反映中國宋代在數學計算、儀器制造等方面的卓越成就。據文峰村《村譜》記載:元朝至元二十八年(1291),忽必烈曾派人到寧德石堂尋找《渾天儀論》。其實這部書已被陳普帶到莆田去了。
陳普一生著作甚豐,計有《周易解》、《渾天儀論》、《四書五經講義》、《尚書補微》、《石堂集》(收入《兩宋名賢》)、《武夷櫂歌》、《石堂先生遺集》十二卷(存蕉城圖書館)以及聲律、天文、地理、陰陽術數等書數百卷(見《閩書)閔文振撰《道南委》)。
身后之事 是個謎團
陳普晚年居莆中達18年之久,到元朝至和元年(1328),終因年邁體衰,頸部生大癰腫(俗稱頸虎)。病中,他十分思念家鄉(xiāng),其《寄園洲》七律有“風華登程去未歸,憶想淚珠枕邊流”之句,可見思鄉(xiāng)之切。是年秋天病逝,享壽84歲,后歸葬于故鄉(xiāng)石堂山。
在梅鶴村院后自然村有一陳普畝墓,墓前立有一塊石碑,上書:“陳石堂先生之墓 咸豐四年菊月重修”。令人奇怪的上面并沒有他妻子的碑文。按照當地的風俗,夫妻死后應同葬一墓。但據當地的民俗研究者黃垂貴介紹,墓中只葬有陳普一人,至于他的妻子及后人下落不明。如今在梅鶴、文峰村一帶真的找不到陳普的后人(族人)。有人甚至于傳言說,陳普根本沒有娶妻生子。如果陳普沒有后人,那么他死后,是誰送他歸葬故里?但如果說他有后人,又為何不按古時風俗,把他的妻子也送回故里安葬呢?
按照推理,陳普36歲時開始在家鄉(xiāng)石堂開館授學,當時他應是在家鄉(xiāng)成家生子,或是攜同妻子回鄉(xiāng)授學。寓居莆田時,當時他的后人應已成人,或已成家,也可能沒有跟隨陳普前往莆田,而是留在了故里石堂。但在石堂,鄉(xiāng)人們卻說只有陳普父親的墓,從未聽到關于陳普后人只言片語,似乎自陳普以后,陳普后人(族人)在石堂就銷聲匿跡了……黃垂貴認為,最有可能是因為陳普幾次忤逆了元朝廷的旨意,他本人都擔心被加上“罪犯朝廷”的罪名,而四處游走講學。其后人或族人更因擔心被株連,或改名換姓,或遷移他處。
史籍記載
據《寧德縣志》記載:先儒陳普墓在二十都石堂。明龔令穎祭墓文:“公本布衣,而名甚尊,死者何限,惟公永存。公之垂世,有德有言,斯文正脈,公得其門。我生雖后,幸官茲土,懷賢有自,式祭公墓?!背颂幱嘘惼漳雇?,相傳在石堂村東四里,地名為浮云平路和浮山崗頭嶺,俗稱官祭后的地方也有陳普墓。當地村民感其賢,每年的清明都會去這三墓祭祀打掃。
宋儒陳普,一生收徒無數,著作甚豐,身后事卻是個謎團,這也許有待于史學家們細細地考證了。
人物資料
《詠史下·謝安》陳普 翻譯、賞析和詩意
宣元國家等沉淪,沒有了昌明道先生身。
奪得桓苻二賊手,交給趙牙張貴人。
注: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
作者介紹
陳普,宋人。
相關詩句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安石深源不共朝,共嫌俎豆不消遙。
無邊赤子皆延頸,掩口胡盧獨李遼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苻氏無良妄自尊,鮮卑羌豎正鯨吞。
到頭棋酒消磨晉,莫道桓沖果失言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臨安猿鶴共清吟,猶作投機叩齒音。
商鞅禹文無辨別,冶城數語是何心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軍中如意揮諸將,依約東山嘯詠兄。
不遣君王湛酒色,市朝猶足肆王甥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夷甫登朝日月昏,爭知安石亦深源。
當時赤子何無祿,直自高曾誤到孫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諸賢一一是瑯球,一人清談即鬼幽。
何但簡文如惠帝,冶城安石亦斯流。
《詠史下·謝安》[宋代] 陳普
何國嚴刑禁老莊,有人拔劍斬韋郎。
氐羌本自無天運,為有人心得暫狂。
作者千古名句
事到手,且莫急,便要緩緩想;想到時,切莫緩,便要急急行。
出自《格言聯璧·處事類》[宋代] 陳普
凡百事之成也,必在敬之;其敗也,必在慢之。
出自《》[宋代] 陳普
怯于邑斗,而勇于寇戰(zhàn)。
出自《商君書·戰(zhàn)法》[宋代] 陳普
論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
出自《荀子·君道》[宋代] 陳普
起來無語理朝妝,寶匣鏡凝光。
出自《虞美人·觸簾風送景陽鐘》[宋代] 陳普
庸德之行,庸言之謹;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
出自《》[宋代] 陳普
雨洗娟娟凈,風吹細細香。
出自《嚴鄭公宅同詠竹》[宋代] 陳普
捭之者,料其情也;闔之者,結其誠也。
出自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捭闔》[宋代] 陳普
若待上林花似錦,出門俱是看花人。
出自《城東早春》[宋代] 陳普
匪我愆期,子無良媒。
出自《氓的》[宋代] 陳普
資料參考:詠史下·謝安(宋代 陳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