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劉楨詩譯文及注釋
譯文
與您分別時間還不久,經(jīng)過的時間還不到十天。
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,這愁緒就像多年沒見一般。
雖說(我倆)相距近在咫尺,(相見)卻難如越過九重天。
和暖的夏天,草木是那樣的昌盛繁茂。
注釋
劉楨(170?—217),字公干,東平寧陽(今山東寧陽縣)人,漢魏之際文學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為曹操掾?qū)?。其五言詩風格道勁,語言質(zhì)樸,當時負有盛名,后人以他與曹植并舉,稱為“曹劉”。作品已散佚,明人輯有《劉公干集》。作者好友之一。
子:你,對劉楨的尊稱。無幾:表示時間過去不久。
所經(jīng):經(jīng)過的時間。一旬:十天。
一何:多么。篤(dǔ):深厚,真誠。
三春:多年。三,虛指多數(shù)。春,指年,古代常以季節(jié)名代表年。
咫(zhǐ)尺:比喻距離很近。咫為古代長度名,周制八寸,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。
涉:度過,越過。九關:九重天門。關:閉門的橫木,這里指門。
陶陶:和暖的樣子。朱夏:夏天。
昌且繁:(草木)昌盛繁茂的樣子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明忠主編.《濰坊詩詞》:齊魯書社,1992年08月第1版:第2-3頁
2、吳云,冀宇選注.《漢魏六朝詩三百首注》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0.01:第145-146頁
3、唐滿先編注.《建安詩三百首詳注》:百花洲文藝出版社,1996.12:第272頁
4、吳云主編.《建安七子集校注》:天津古籍出版社,1991年11月第1版:第293頁
5、韓格平著.《建安七子詩文集校注譯析》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1年10月第1版:第349頁
答劉楨詩創(chuàng)作背景
劉楨因平視曹丕妻甄氏,被曹操判為服苦役。在服刑期間非常想念徐干,就給徐干寫了《贈徐干》,以表達對徐干的思念之情。徐干讀了劉禎寫的贈詩后,就寫了這首《答劉禎》來回贈劉禎,同樣表達了對劉禎的思念之情。
參考資料:
1、吳云,冀宇選注.《漢魏六朝詩三百首注》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0.01:第145-146頁
答劉楨詩鑒賞
“與子別無幾,所經(jīng)未一旬”,寫分別之日并不長,只有短短的十天。這兩句為后面寫二人感情之深做鋪墊。
“我思一何篤,其愁如三春”,我對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,雖然分別沒幾天,但我的感覺如同分別了好多年那樣漫長。此句明顯套用《詩經(jīng)·王風·采葛》中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”之詩句的意境。
“雖路在咫尺,難涉如九關”,這里將相距之近與相見之難對比,更加重了對友人的思念。劉楨《贈徐干》“誰謂相去遠,隔此西掖垣……我獨抱深感,不得與比焉”之句,二人處于不同的部門:劉禎因罪被拘禁,而徐干為官在西掖園,兩地很近,但兩人卻無故不得相見,因此才有路在咫尺,難涉九關之嘆。
“陶陶朱夏德,草木昌且繁”全句說,盛陽的夏季,草木是那樣的昌盛而繁茂。全詩前六句寫情,結(jié)尾兩句寫景,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詩人與劉楨情誼之綿長,融情于景,以景寫情,情景交融,表現(xiàn)出無限的回味和深長的意境。
這首詩明白如話,無絲毫矯揉造作,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詩歌以“與子別無幾”領起,以“其愁如三春”相接,極寫相思之深;以“雖路在咫尺”與“難涉如九關”相對比,續(xù)寫相見之難。在相別與難見的內(nèi)心情感矛盾沖突中,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。
全詩只有八句,四十個字,從其所表達的形象的生動性和情感的豐富性中,可見詩人之功力。
徐干優(yōu)秀詩作展示
室思4398人關注
[魏晉] 徐干
沉陰結(jié)愁憂,愁憂為誰興?念與君相別,各在天一方。良會未有期,中心摧且傷。不聊憂餐食,慊慊常饑空。端坐而無為,仿佛君容光。峨峨高山首,悠悠萬里道。君去日已遠,郁結(jié)令人老。人生一世間,忽若暮春草。時不可再得,何為自愁惱?每誦? [查看詳情]
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詩5017人關注
[魏晉] 徐干
與君結(jié)新婚。宿昔當別離。涼風動秋草。蟋蟀鳴相隨。冽冽寒蟬吟。蟬吟抱枯枝??葜r飛揚。身體忽遷移。不悲身遷移。但惜歲月馳。歲月無窮極。會合安可知。愿為雙黃鵠。比翼戲清池。? [查看詳情]